在我的文章《不着急,我在这里等着你》 这篇文章里,我记录了二儿子凯恩如何用他的等候来鼓励我,去完成一件对我来说是很困难的任务。这种突破牵涉到了成长型思维,更加需要毅力。
早在“grit”(毅力)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流行词之前,我家的男孩们已是《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Do Hard Things)这一运动的忠实粉丝。该运动的发起人亚历克斯和布莱特·哈里斯(Alex and Bret Harris),他们是畅销书《不再约会》(I Kissed Dating Goodbye)的作者约书亚·哈里斯(Joshua Harris)的孪生兄弟。他们在2006年创建了一个名为“革新”(Rebelution)的流行博客,针对当今社会对青少年低期望值的现状,向青少年们发起了“直面困难”的挑战。之后,这个广受欢迎的博客发展成为一本畅销书和一场全球青少年“直面困难”运动。在该书中,他们提到了五类“困难的事”:
1. 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做事情。这可能包括公开演讲、学习新技能或拓展已有的技能、去新的地方旅行或结识新的朋友等活动,也就是任何让你可以打破平时习以为常的惯例活动。这些活动让我们感到挑战,因为我们对之不熟悉,甚至感到可怕。但通常,这些活动会成为我们最美好的记忆。因为将来有一天,最终这些活动会扩宽我们的舒适区。
2. 超越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或要求去做事情。例如,假设你只需要达到C就可以通过级别考试,但你的目标是A+。你不满足于自己仅仅“不造成伤害就行” —— 你的目标是卓越。你可能会在教会早餐会后主动去打扫卫生,在岗位中加班去无偿帮助朋友完成某项工作,或者,甚至去做你没有被安排的家务。这些行动都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完全取决于我们的主动性。没有人会强迫我们这么做。正因为如此,这些事总是让我们感到最有成就感。
3. 无法独自完成的大事。这些事通常是大型项目,比如组织集会、拍摄电影、为无家可归者成立青少年事工部、促使学校在某个关键问题上的政策得以改变、发起活动迫使某位惊世骇俗的主持人停播节目,或者组建乐队。此外,还可能包括一些真正意义重大的事业,比如与非洲当下的奴隶制、堕胎、贫困现象以及艾滋病作斗争。我们热切关注这些事业,因为上帝把这些负担放在我们心中。为确保在这类活动中取得成效,我们必须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愿景,并招募他们与我们一起同工。
4. 无法很快看到回报的事情。这些事情诸如抵挡罪、锻炼身体、做功课,以及顺服父母等要履行的任务。这些事情之所以难,是因为日复一日的执行却看不到有多大的进步; 又因为,特别是在当时看来,如果你不这样做,似乎会更令人开心。此外,执行这些任务通常是别人无法看到的,也不会为你赢得认可或者是赞赏。比如你专注操练自己的灵命,耗精力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或驾车时严格遵守限速(即使你迟到的情况下)。我们这样做,是因为这些事是正确的,并非因为能马上看到回报。诸如此类的各种难事,尽管在短期内令人感到“艰难”或令人厌烦,但从长远来看,都让我们过得更好。
5.有悖文化习俗的事情。这些选择往往与当今潮流背道而驰,比如得体的穿着,拒绝婚前性行为,在同性恋和堕胎等问题上坚持反对立场而显得与众人格格不入,拒绝看色情电影,与他人分享福音,或者显出基督徒身份的生活方式。这些选择很艰难,因为这些事会让你丢掉人气和朋友。在有些国家,做这些事甚至会让你付上生命的代价。为了做成这类事情,我们必须更关注如何讨上帝喜悦,而不是讨周围人的喜悦。但行这些事的回报是巨大的:如果我们这样行,就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
---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Do Hard Things (第57-59页)
多年后,我们很兴奋的发现主流文化也在开始流行谈“毅力”了!畅销书《坚毅》的作者 Angela Duckworth,在她这个很受欢迎的 TED 讲座里,形容了她对毅力的研究和结论:
这几句话给了“毅力”很生动的定义:
在我的督导课里,我经常用来鼓励学员的一句话就是:“不放弃的人迟早会赢”。就是这个意思。
可见,无论是成绩优异的人,还是在社会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不在于智商或情商,而是在于毅力。那么毅力是如何培养的呢?
在 Angela Duckworth的畅销书《坚毅》里,作者提出了几个锻炼毅力的建议。
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家帮孩子们从小培养的一个习惯,也就是作者所形容的“困难任务规定”。我们夫妻虽然已经空巢了,但如今还是会坚持挑战自己,每年去坚持完成至少一件困难的任务。今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跟上孩子们攀岩的脚步,不断提升自己攀岩的技巧和难度。
以下是 Duckworth 教授在书里形容的“困难任务规定”:
如果你想要培养孩子的毅力,又不想剥夺孩子自己选择的能力,
我建议可以试试困难任务规定
我和很多家长一样,直觉认为学芭蕾、钢琴、美式足球,或任何有系统的课外活动都可以培养毅力。这些活动有两个重要特质,是其他情境难以复制的。
第一,有个成年人负责掌控全局(理想状况是善于支持而又严厉的成年人),而且不是家长。
第二,第二,这些活动的宗旨就是为了培养毅力的四个内在核心:兴趣、练习、目的和希望。芭蕾舞蹈教室、演奏厅、体育馆、篮球场、美式足球场等等,都是毅力的训练场。
身为家长兼心理学家,我会建议在孩子年龄够大时,帮孩子找出他可能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事实上,要是我可以施展魔法,我会让全世界的孩子参与至少一种他们自己选择的课外活动。至于高中生,我会要求他们投入一项活动至少一年以上。
难道我是认为孩子应该无时无刻都按表操课吗?
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我确实认为,孩子每周花点时间投入他们感兴趣、又有难度的事物,可以帮助他们成长。
全家一起试试困难任务
我们家有一个「困难任务规定」(Hard Thing Rule),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每个人,包括爸爸妈妈,都必须完成一件困难的任务。
所谓「困难任务」是指需要每天刻意练习的事情。我告诉孩子,心理学研究是我的困难任务,但我也练习瑜伽。她们的父亲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做得愈来愈好,跑步也在进步中。大女儿阿曼达选择学钢琴,她以前学过几年芭蕾舞,但后来放弃了,小女儿露西也是。
这也带出了困难任务规定的第二部分:
你可以放弃,但是要等一季结束、或学期结束,或是达到某个「自然的」截止点,才能放弃。你开始投入任何事情以后,至少要完成某个段落才能停止。换句话说,你不能因为某天被老师骂,或输了比赛,或因为隔天早上要表演、或不能去朋友家过夜而放弃。
最后,困难任务规定的第三部分是:
你有权自己挑选那件困难的事,没有人为你挑选。因为,如果你对那件困难任务毫无兴趣,努力就没有意义了。就连尝试芭蕾舞,也是我们和女儿讨论很多其他可能的选择以后才决定的。
事实上,露西换了大约六项困难任务,一开始她对每一项都充满热情,当她发现不想继续学芭蕾、体操、田径、工艺或钢琴之后,她就选定了中提琴,目前已经学了三年,而且越来越有兴趣。去年,她加入学校及市区的交响乐团了。最近我问她,想不想把这件困难任务换成其他任务,她看我的表情好像觉得我疯了。
明年阿曼达就要上高中,后年换她的妹妹上高中,那时,困难任务规定又会改变,将会加入第四项要求:她们都必须投入一项活动至少两年,可以是新的事物,也可以是她们已经投入的钢琴和中提琴。
这项规定很专制吗?
以最近露西和阿曼达对这方面的评论来看,她们应该都不觉得这项要求很专制。孩子们也希望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有毅力。她们知道毅力就像任何技能一样,是需要练习的。
如果我们要以身作则的培养孩子们成为成长型思维的人,想要孩子们成为坚韧不气馁、有毅力的人,那么,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是否都有给自己一件“困难任务”呢?
要是没有,是时候开始寻找那个任务了,让我们一起在毅力方面强大吧!
欢迎关注与转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