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蒋佩蓉

别让手机成为情感关系的替代品——高中生杀老师访谈蒋佩蓉

2015年12月28日




受访者/蒋佩蓉 (婚姻、亲子和礼仪专家;前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畅销书《佩蓉的妈妈经》和《丰盈心态养孩子》等作者)

采访/《境界》有声版主持人 文君

录音整理:卢靖、郭为

孩子怎么会有这种心死状态?

文君:今年10月份在湖南邵阳邵东县,有三个未成年入室抢劫用木棒殴打女教师,结果女教师被打死,12月4日在同一个县,一名刚满18岁高中生当着母亲的面用刀捅死了班主任,有媒体统计,一年以来媒体公开报道了有十三起学生恶性伤害老师的事件。


蒋佩蓉:很可怕,现在当老师变成了一个危险的职业。我很好奇,有没有去调查这些案例中的孩子的家庭背景呢?这么多年辅导来看,来源都需要追回到家庭、成长环境、跟父母或弟兄姐妹等周围最亲近的人的关系里面发生了什么“出轨”的问题。


文君:“出轨”是指什么?


蒋佩蓉:“出轨”就是一个人出生前几年最需要的就是跟父母或看顾者形成一个亲密的链接,也就是常讲的依恋关系,要是依恋关系或亲情的发展出了问题,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暴露出来。


文君:新闻中小龙(化名)当着妈妈的面刺死了班主任老师,以前小龙的成绩排在中上,这个班也是尖子班,但是这一次有两门课考砸了,老师挺负责任的,叫了孩子和孩子的家长来,那小龙就当着妈妈的面,刺死了班主任,妈妈说“你杀了我得了”,孩子居然说“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刀被夺了,那我连你也要杀死。”


蒋佩蓉:看到这个新闻,替整个家庭都难过,因为看到这对父母真的很为有一个孩子能够进入尖子班而自豪,他们牺牲了一切但却落到这么惨的悲剧。很多微博粉丝对我说“怎么会有这么冷血的动物,这个怎么看”,我的反应倒不是愤怒、藐视或是看不起这个孩子,反而为这个孩子很伤心,因为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什么样的孩子被忽略这么久,他的心会死到这个地步,到捅了老师后想捅妈妈,这时候心灵都没有什么感受,这颗心已经死了多久,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反应吧。


文君: 事发后有记者问小龙“是否后悔,觉得抱歉?”的问题,小龙反问:“有什么好后悔,做都做了。我又不认识滕老师的家人,为什么要感到抱歉?”他怎么会有心死这种状态呢?


蒋佩蓉:好像孩子送到城里的尖子班,晚上就是住宿,可能跟家长没有什么互动,每一次爸爸就是问成绩,“成绩好吗”或“好好读书”这一类的,情感上没有什么交流或连接。



不跟人连接,跟上千本网络小说连接

文君:这一次的新闻除了杀老师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很值得关注,就是小龙用手机读了几百万字的玄幻武侠小说,而且三四天就可以读完,读了有上千本。您刚才提到关系建立的问题,这个孩子好多时间都花在网络上,活在那个玄幻武侠打打杀杀的世界里,这造成什么影响?


蒋佩蓉:他的大脑里、他的内在世界结构都已经更换了,已经脱离了实际。我发的视频里有介绍一个老鼠乐园的试验,老鼠被孤独地关在笼子里,就会拼命吸有毒品的水,如果它生活在一个乐园里,跟其他老鼠有很好的关系,不会去碰毒水,不会去依赖毒水。所以现在发生在小龙身上的问题,是他跟网络小说发生了依赖的关系,没有了小说他不能活,他需要小说里面的虚幻世界,跟周边的现实和人都脱离了关系,所以别人有什么样的感觉他没有办法造成同理心,因为他已经脱节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他的心死了,因为他对人的感受的神经已经跟人没有任何的连接和共鸣。


我们需要知道上瘾的反面不是清醒,而是连接,我们人就是社会性动物,我们被造就是要跟某某人或东西发生关系。我们的倾向就是要连接,要是我们跟身边的家人没有发生亲密连接的关系,我们就会跟物品、药品各种各样的东西产生连接。我看到这个孩子的上瘾就是跟网络、跟手机故事发生了关系,但跟人却脱离了关系。


文君:新闻中的小龙因为看小说太多,买的手机按键都坏了,连上课都看手机,他的“诀窍”是把厚厚一摞书堆在课桌上,小的书放下面,大的书放上面,留一个小口子,手机藏在里面。孩子手机上网上瘾怎么管也管不住?很多家长对此是失控的,也很无奈。


蒋佩蓉:这些问题我也常常碰到,但问题的根源不是送到军训营,把他关在里面,其实最成功的医治方式就是教导父母如何跟孩子玩和互动,建立亲密的关系,比如跟孩子玩桌面游戏大富翁、扑克牌等。许多父母生了孩子之后不知道怎样养育,不知道怎么和孩子建立关系,满足他心里的需要。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跟自己的父母家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而不只是经过禁止等各种规则来限制行为,就像社会中有孤独的上瘾的人、爱赌博的人,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关在监牢,而是需要悔改,需要进入接纳他、爱他的群体,重新建立亲密的关系。

父母别用捷径满足孩子,要付代价

文君:你们家里三个青少年的孩子,有没有面对类似网络游戏的诱惑?


蒋佩蓉:我们的孩子面对过学校流行“赛尔号”很多不同的游戏,回来爸爸陪着他们玩了几次就觉得无聊,就又去找别的游戏玩了。我觉得我们孩子可能对这些游戏有些抵抗力,是因为全家就是很爱玩,我们在家里互动很多,我们有一大柜子的桌面游戏,所以好像面对电子游戏的诱惑,他们不是很动心。


我再用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们辅导很多婚姻出轨的夫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需要,我们的需要在配偶身上能得到满足,要是婚姻里面出了问题,最基本的亲密关系没有办法连接,一个人就会去找各种各样的代替品,但是你要是能在婚姻里得到满足,为什么去找代替品,因为代替品就变成垃圾食物了。


网络游戏就是一种情感关系的代替品。


文君:会不会代替品更好玩?


蒋佩蓉:要经营健康的关系、亲密的关系,需要你付出,要是你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很容易获得,很多人就懒惰地使用代替品。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的父母觉得孩子很烦,一天到晚让我做这做那,我就把手机、ipad放在他前面,也是这样的父母会回来说孩子对电脑游戏上瘾,其实是父母帮助孩子养成用捷径获得需要的满足,就是用精神的垃圾食物来满足他真正的需要,而不去花时间来训练孩子养成健康的习惯。


文君:你刚才用了“捷径”这个词,那就说明我们要和孩子建立健康的关系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就是有一条不是捷径的路要走,可能还觉得蛮辛苦的。您刚才说您家里三个孩子的爸爸很喜欢跟他们做游戏,爸爸天生爱玩游戏还是付上代价来陪伴孩子呢?


蒋佩蓉:我先生是一个很爱玩的人,反而在孩子的生命中变成一个很大的祝福。另一方面责任也是培养出来的,我们孩子小时,经常抱怨,很羡慕周围的人旁边有老人能帮忙替手,我们这么辛苦什么都要自己来,带孩子非常辛苦,但因为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要自己带孩子却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研究怎样好好享受这个时间,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我们的累赘。


因为我们没有捷径可以走。我们不可以把孩子丢给老人,然后自己去外面玩.现在有很多捷径可以走,可以雇保姆有老人可以帮忙,有电子用品可以做孩子的“电子保姆”,反而造成了孩子跟父母的感情没有那么多时间能扎实地建立起来。


孩子可以玩,但需要懂得自制

文君:现在很多家长一提起孩子玩,就和学习和成才,对立起来了。


蒋佩蓉:对,因为我们都是看眼前的分数和成绩嘛。我说所谓的捷径、代替品,我们就会发现,从人生是一个长跑的角度看,其实爱玩是一个非常好的伴侣,能帮助我们安全到达人生终点。为什么?其实爱玩就是在我们人的本性里,我们要花多大功夫来杀灭这个倾向?

文君:现在孩子要一心学习好将来赚大钱,做成功人士。


蒋佩蓉: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乐趣,把学习当成一个赚钱的目的,变成是一个价值的扭曲.有个牧师叫约翰·派博,他讲一句话就是:“上帝最荣耀的时候,就是人最被满足的时候。”所以我们被上帝创造本来就是要得到满足得到喜悦。而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觉说,得到满足,得到喜悦,是一种罪恶呢,我也不知道这种颠覆的价值关系从哪儿来的。


在我们家喜欢说我们玩乐器,不是我们在学钢琴,练琴,这是两个概念,音乐本来就是要为了让我们人享受陶醉喜乐,怎么现在变成要机械“练习”的一个东西呢。我觉得我们的思想是不是被僵化了,就是只有一种公式才能活出一个快乐的人生,而且我们总是把它分成非黑即白。

文君:健康的关系和不健康关系,他们都好像都能满足人,有人觉得那些我们认为不健康的关系,给人的满足,来的更强烈更快,他们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建立怎样的关系才是健康的?

蒋佩蓉:有一句圣经里面的话意思是说,凡事我都能行,但是我不让任何东西辖制我。这个是我们家常常用的原则,要是我们喜欢玩乐器,但到了一个程度,我已经跟我周围的人脱离了关系,我整天就在玩乐器,这个乐器就成为了我的主人。这时候就产生了不健康的一个关系了,所以其实任何的东西,比如说毒品,毒品要是用来做麻醉药,在我们手术的时候是一个非常需要的东西,但当我们滥用了这个东西,它成为了我们的主人,我们依赖他,没有他,就不能活下去时,他就成为了我的主人。

文君: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我们要把孩子从一种上瘾的状态中,解救出来。那么解救的方式并不是让他对另外一件事情上瘾。


蒋佩蓉:对,首先,跟家人建立了健康的关系以后,我们的目标就是引导他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育儿方面讲自制力,自制力是什么?就是比如,我家的老大,当他知道要申请大学了,有很多考试,这时他把Facebook账号关掉。是他主动关的,因为他发现,在上面消耗了很多时间。比如,凯恩的女朋友跟他说,我需要你花更多的时间跟我在一起。凯恩跟她说,我现在这个阶段需要更注重我的成绩,所以他们俩经过很多痛苦的对谈以后做了决定,他们要分手,重心回到他们的学业上。这时跟上瘾的东西,跟建立的关系告别,当然痛苦,但需要如此。

有一本书叫做《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有一个原则就是,Behind every no is greater yes. 在每一个no的后面,有一个更大的yes。所以,除非我有一个更大的动力,我很难跟眼前的短暂的诱惑说no,我觉得我们需要看远一点,对我的人生更有益处的是什么,我就更愿意对眼前的这个捷径说no,因为这个捷径对我长期来讲是有害的。


我最关注孩子能否和上帝建立连接”

文君:对,我在想新闻中的小龙这个孩子,他在尖子班,他沉迷在网络的玄幻小说当中,可能他们班会有另外一部分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他们拼命要挣高分,是不是也是一种上瘾?


蒋佩蓉:对,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上瘾品,只是有一些是对我们人生有帮助的,有一些是对人生没有帮助的。我在高中时代、大学时代的上瘾品就是“别人的称赞”,因为我只知道别人要我要什么,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么。当我有了信仰,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要待在家里,跟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个比事业的发展和成功还要更重要。

文君:你看在我们这些成年人的身上,这些都是我们不断要学习和成长的,那对孩子来说,有越来越多看上去,容易让人上瘾的试探和诱惑,怎样来帮助孩子们,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蒋佩蓉:我们人都会对各种各样的东西产生上瘾,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被造都是,心有一个洞,都有一个很大的需要,我们拿各种各样的东西来填满这个洞,来满足这个需要,但最终,我觉得除非我们跟创造我们的这个造物主,建立了关系,了解了我们这个被造的蓝图和原因,还有了解我们是如何被爱的,否则这个洞永远没有办法完全被填满,我们人生会一直不断去找不同的代替品。

我对孩子的期望就是,他们自己能跟这位创造者建立关系,以后人生就会有保障,就会有方向就不会迷失。所以我会给身边的家长建议就是,其实我作为家长,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孩子和上帝,能不能建立亲密的关系。归根到底,一个人被造,最终的目的就是去享受上帝,知道自己是被上帝喜悦,被上帝享受,被上帝爱的。所以当我们跟上帝建立了健康的关系,这关系是永恒的,我们就不需要去烦恼孩子会跟什么不健康的东西建立了关系,因为我们知道上帝一直在他的身边,在指引他们。同样的,我们自己的人生要是有了上帝,知道我们的生命是如何宝贵的时候,我们就会学会爱自己,珍惜自己。我们真正满足了这个需要,我们就会去做一些有益自己、有益他人的事了。

文君:新闻中的小龙肯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走到这一步的孩子还有什么希望吗?


蒋佩蓉:这让我想起了美国多年前有一个人,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当时最让我震撼的一就是,这个人强奸了30多个女人,然后把她们残杀,被判了死刑,他在等候死刑的时候,美国的爱家协会创办者杜布森(Dr.James Dobson)博士亲自去监狱探访了他,跟他聊了以后带他信耶稣了,这时社会有很多反应,说这种人不值得进天堂,这种人不值得被救赎等。这个人信主后,他就愿意做各种各样的媒体采访,忏悔自己,跟这些受害的家庭道歉等等,去弥补他以前的过错,这个人真正的生命,经历了一个彻底的翻转,在他人生终点接受死刑前的这几年,他为社会做了很多很好的事。

一个人的人生,并不是完全被他的罪定义的,当他跟上帝建立了关系以后,他的人生还是有价值的。所以我想说的是小龙的人生,并不一定完全被他的这个冷漠的罪而定义,还有被救赎的可能。我们的社会中,会不会有人像杜布森博士一样愿意去监狱里探访小龙?对他表达关怀,帮助他了解,他内心的这个需要,不是能被手机中的小说给满足的,而是有一个上帝正在等候他这个浪子回家,是不是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工作?我们有谁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呢?






欢迎关注并转发:


36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